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劳动争议中双倍工资的若干法律问题/沈明玉

时间:2024-07-12 15:05: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0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以来,劳资矛盾凸显,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增加,特别是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的争议尤其令人关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劳动合同法》第82条及其实施条例第6条、第7条的理解意见分歧较大,导致在审判实践中适用的结果各异。厘清劳动争议中双倍工资所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问题,对解决劳资纠纷,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有重大意义。

  一、双倍工资的适用条件及支付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规定,适用双倍工资的情形有如下几种:(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何计算双倍工资,对于第一种情形,"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实施条例》第6条);对于第二种情形,计算时间为"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支付"(《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二款);对于第三种情形,计算时间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实施条例》第7条)。由此可见,在第一种情形中,劳动者追索的双倍工资的最长时限为11个月。

  司法实践中,比较有争议的是第三种情形,即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此种情形双倍工资的支付期限是多长?

  对此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的次日算至实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理由是:《实施条例》第14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一直未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第82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谓"应当订立"也即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那么在用工的第一年劳动者可追索双倍工资,在满一年后,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补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还应继续支付双倍工资至合同实际签订之日。第二种意见是双倍工资最长仅能支持11个月,一年期满后即使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无需支付双倍工资。理由是《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二款规定指的是用人单位存在第14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种情形之一,如劳动者连续工作满十年,用人单位却未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种情形用人单位须支付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的双倍工资,其与第14条第三款不能同时适用,因为根据第14条第三款,在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法律已经视为双方已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使用人单位并未实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合同,在法律上其合同关系已经存在,就不存在第82条第二款所规定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了,尤其在法无明文规定一年期满后用人单位仍需支付双倍工资的情形下,不应对法律作扩大解释。因此劳动者只能追索用工之日起第一年的双倍工资,对于一年期满后至实际签订书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或至劳动关系终止之日的双倍工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

  基于不同的理解,各地的审判实践也各异。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须支付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的双倍工资,一年期满后视为双方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已经是对用人单位未按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一种惩罚性措施,如果再让用人单位承担一年期满后的双倍工资,那就属于重复惩罚。况且"视为已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既然已订立,那么实质上合同已经成立,只是欠缺一个书面的形式,即需要"补签劳动合同",而第82条第二款规定的是应当订立,指的是当存在某些情形,如劳动者已在用人单位工作满十年的,此时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未履行此项规定,则应承担自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的双倍工资,这种情形从实质上和形式上劳动合同都尚未成立。因此在该种情形下,劳动者能获得支持的双倍工资最长期限仍应当是11个月,用人单位在一年期满后无需再支付双倍工资。

  二、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问题

  在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即"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改变了以往60日的仲裁时效,其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那么劳动争议中的双倍工资究竟是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一般的仲裁时效呢,还是适用劳动报酬的仲裁时效呢,对此实践中是有争议的。

  目前在审判实务中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双倍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的范围,即不适用劳动报酬的仲裁时效,理由是: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从用人单位获得的对价,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工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工后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采取的一种惩罚性措施,其性质从根本上有别于劳动报酬,因此,不能适用拖欠劳动报酬仲裁时效的规定,即双倍工资仍应适用一般劳动争议一年的仲裁时效。

  三、双倍工资能否视为一种连续性的债权请求权

  在审理双倍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追索双倍工资的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不仅要考虑双倍工资的支付期限,还要审查双倍工资请求是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比如:2006年5月,李某进入某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9年4月李某因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而辞职。2009年9月李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所在公司支付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因仲裁委员会在法定期限内未对李某的仲裁请求作出处理,李某不愿继续仲裁,故诉至法院。对于该案首先要明确,《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实施,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李某有权获得双倍工资的时间应为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累计11个月(系采用以上分析中的第二种意见);其次审查是否超过仲裁时效,李某是在2009年9月申请仲裁,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因此对于2008年2月1日到2008年4月30日的双倍工资,其仲裁时效是60日,对于此段时间内的双倍工资请求显然已经过了仲裁时效,对于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双倍工资请求的时效问题,审判实践中的做法是:将仲裁申请日往前推算一年,至于如何在这一年内计算双倍工资的具体数额,实践中做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以双倍工资应支付的期间与仲裁申请日往前推算一年的期间相互重合的期间即为可获得支持的双倍工资的支付期间。如上述案例中当事人申请仲裁是在2009年9月,往前推算一年,则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这一年与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相重合的时间段就是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31日,这一时间段就是当事人可获得双倍工资的具体时间段。因为当事人如果在2008年9月之前就已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到2009年9月才申请仲裁显然已经过了1年的时效,相反,如果在2008年9月后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则没有超过仲裁时效。但这种做法的前提条件是以月数为单位,分别计算仲裁时效,比如,劳动者2010年1月1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未签订劳动合同,若要追索2010年2月的双倍工资其时限不得超过2011年2月,依此类推。

  有的法院则认为,双倍工资请求应视为一种连续性的债权请求权,不应分割开来,只要申请人的双倍工资请求有一部分在申诉期间内,则申请人在职期间所有双倍工资的实体主张均应得到保护。如上述案例中,李某2008年9月至12月的双倍工资请求都在申诉期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内,那么其全部的双倍工资请求即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请求都应得到支持,因为双倍工资是法律对用人单位在一年内不履行义务给予的经济惩罚,无论是第2个月还是第12个月,其惩罚的措施和程度是一样的,应将其看作是违法情节相同的整体事件,不能分割成以月为单元的单项事件。

  目前审判实践中大部分倾向的还是第一种意见,即以月作为单元逐月计算仲裁时效,对超过时效部分的不予支持,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试想,如果将第2个月至第12个月的期间逐月计算时效,那么劳动者就需要最迟在第2个月知道用人单位应付双倍工资而未付时起一年内提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者想获得11个月的双倍工资,必须在受到11个月的侵权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就提起仲裁,才可能获得全面的支持。但众所周知,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从某种意义上往往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前奏。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提起仲裁,势必影响劳资关系的和谐。再者,《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属于一种惩罚性措施,其本意是为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以月为单体逐月计算仲裁时效,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将逐月归于消灭,势必将双倍工资的惩罚停留纸上,特别是当存在《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2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本应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逐月来计算仲裁时效,劳动者最多也只能获得12个月的双倍工资,这与立法本意是相违背的。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劳动者在受到未签书面劳动合同侵害结束的当日,在其后一年的任何时间内都可随时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四、结语

  劳动争议案件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意见,对劳动争议中双倍工资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予以释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

关于公布橡胶、钢材、木材、胶合板、羊毛、腈纶、棉花等七种进口商品经营公司名单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关于公布橡胶、钢材、木材、胶合板、羊毛、腈纶、棉花等七种进口商品经营公司名单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务院有关部委,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商检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计委(计经委),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各进出口商会,各总公司,工贸公司,海关总署,广东海关分署:
橡胶、钢材、木材、胶合板、羊毛、腈纶、棉花等七种进口商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进口商品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1994年第3号),外经贸部核定了部门和地方经营上述七种进口商品的公司名单,现予公布

,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部门、各地方进口上述七种商品均可委托所核定的专业公司及综合性外贸公司代理进口;核定的工贸公司及物资公司仅限分别代理所属部门有关橡胶、钢材和羊毛的进口。所核定的经营棉花进口的地方公司限代理本市配额棉花的进口,目前均须通过海外网点采购,或委托中纺棉

花进出口公司代理进口。
二、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本企业生产自用的上述七种进口商品,仍按《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申领进出口许可证的实施办法》(〔1987〕外经贸资综字第01号)和相关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管理制度及办法办理。
三、使用贷款外汇(包括世行贷款和亚行贷款)进口上述七种进口商品不受核定公司限制,可由承担该项目的外贸公司经营,并按有关贷款协议和规定办理进口手续。
四、易货贸易、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的进口经营管理仍按现行规定办理。
五、经济特区进口自用上述七种进口商品的外贸公司,由特区政府主管部门自行核定后报外经贸部备案。地方核定公司名单中的经济特区核定公司在不享受经济特区有关待遇的情况下,可代理所在省份上述有关商品的进口。
六、所核定经营进口上述七种商品的公司均应加入有关商品的进出口商会分会,并服从有关商会分会的协调和监督。
七、如遇特殊情况须报外经贸部批准后方可办理。
八、对违反上述规定和国家有关法规的核定公司,外经贸部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直至取消其核定公司经营资格或单项商品的进口经营权。
九、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凡过去所发文件与本文有抵触者,以本文为准。

附件一:部门核定公司名单

橡 胶: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华润总公司
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
钢 材: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
木 材: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南光进出口总公司
胶合板: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海外贸易总公司
羊 毛: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南光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纺织物资总公司
腈 纶: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海外贸易总公司
中国华润总公司
棉 花: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
(中纺棉花进出口公司)

附件二:地方核定公司名单

橡胶:(74家)
北京市:北京市化工进出口公司
北京化学工业集团进出口公司
天津市:天津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中化天津进出口公司
河北省: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河北分公司
河北省进出口贸易公司
山西省:山西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五矿化工进出口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进出口贸易公司
辽宁省: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中化辽宁进出口公司
沈阳市:沈阳化工进出口公司
大连市:大连市化工进出口公司
吉林省:吉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吉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
长春市: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公司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民族经济开发总公司
哈尔滨市:哈尔滨化工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上海公司
江苏省:中化江苏进出口公司
江苏省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南京化工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浙江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浙江省对外贸易公司
宁波市:中化宁波进出口公司
安徽省:安徽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建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福建省鞋帽进出口公司
厦门市: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公司
厦门经济特区贸易有限公司
江西省:江西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江西省物资集团公司
山东省: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山东凯远实业发展公司
青岛市:青岛市化工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河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中原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湖北省:湖北省国际贸易公司
湖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武汉市:武汉市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湖南省:湖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湖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广东省:广东省化工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东省对外经济发展公司
广州市:广州市橡胶工业进出口公司
广州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深圳市:深圳市物资总公司

海南省:海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海南省民族对外贸易总公司
广 西:广西进出口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化工进出口公司
四川省:四川省工商实业进出口公司
四川外贸进口公司
成都市:成都市化工进出口公司
重庆市:重庆化工进出口公司
贵州省:贵州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公司
贵州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云南省:云南省进出口公司
云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西 藏:西藏自治区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陕西省:陕西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陕西省进出口公司
西安市:西安化工进出口公司
甘肃省:甘肃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公司
青海省:青海省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青海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新 疆:新疆机械化工五金矿产轻工进出口公司
新疆农垦进出口总公司
宁 夏:宁夏机械化工进出口公司
宁夏进出口公司
钢材:(55家)
北京市:北京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北京国际贸易公司
天津市:天津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天津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河北省:河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山西省:山西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五矿化工进出口公司
辽宁省:辽宁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沈阳市:沈阳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大连市:大连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吉林省:吉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长春市:长春市机械化工五矿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远达进出口公司
哈尔滨市:哈尔滨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上海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
江苏省:江苏省五金矿产进出口(集团)公司
江苏省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南京机械五金矿产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浙江省对外贸易公司
浙江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宁波市:宁波市五矿进出口公司
安徽省:安徽省进出口公司
安徽省五矿进出口公司

福建省:福建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福建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厦门市: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公司
江西省:江西省进出口公司
山东省: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山东省华隆进出口公司
青岛市:青岛市五金矿产机械进出口公司
河南省:河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湖北省:湖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武汉市:武汉市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湖南省:湖南省金环进出口总公司
广东省:广东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
广州市:广州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广 西:广西五金矿产进出口集团公司
四川省:四川省外贸进口公司
成都市:成都市机械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重庆市:西南技术进出口公司
贵州省:贵州省外贸进出口公司
云南省:云南省进出口公司
西 藏:西藏自治区外贸进出口公司
陕西省:陕西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西安市:西安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甘肃省:甘肃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青海省:青海省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新 疆:新疆对外经济贸易公司
新疆农垦进出口总公司
宁 夏:宁夏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木材:(77家)
北京市:北京市土产进出口公司
北京工艺进出口集团公司
天津市:天津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天津土产进出口公司
河北省:河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河北省进出口贸易公司
山西省:山西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内蒙古:内蒙古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进出口贸易公司
辽宁省: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辽宁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
沈阳市:沈阳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大连市:大连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吉林省:吉林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吉林省国际经济贸易开发公司
长春市:长春市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哈尔滨市:哈尔滨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上海市土产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

江苏省:江苏省土产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南京市对外贸易公司
南京土产畜产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浙江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浙江省对外贸易公司
宁波市:宁波市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公司
安徽省:安徽省进出口公司
安徽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福建省:福建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福建省林业进出口公司
厦门市: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公司
厦门经济特区对外贸易(集团)公司
江西省:江西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江西省进出口公司
山东省:山东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山东凯远实业发展公司
青岛市:青岛市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河南省:河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河南省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湖北省:湖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湖北省国际贸易公司
武汉市:武汉市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湖南省:湖南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广东省:广东省土产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东省工艺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州市:广州工艺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深圳市:深圳对外贸易(集团)公司
深圳市物资总公司
海南省:海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海南省对外经济发展总公司
广 西:广西进出口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土产进出口公司
四川省:四川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
成都市:成都市土产进出口公司
重庆市:重庆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
贵州省:贵州省外贸进出口公司
贵州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云南省:云南省进出口公司
云南省畜产进出口公司
西 藏:西藏自治区包装进出口公司
陕西省:陕西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陕西省进出口公司
西安市:西安市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西安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公司
甘肃省:甘肃省土畜产品进出口公司
甘肃省商业对外贸易公司
青海省:青海省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青海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新 疆:新疆粮油食品土产医保进出口公司
新疆对外经济贸易公司
新疆农垦进出口总公司
宁 夏:宁夏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宁夏进出口公司
胶合板:(20家)
北京市:北京市土产进出口公司
天津市:天津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辽宁省: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吉林省:吉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上海市土产进出口公司
江苏省:江苏省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浙江省对外贸易公司
安徽省:安徽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福建省:福建省家具进出口公司
厦门市:厦门经济特区贸易有限公司
山东省: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湖北省:湖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湖南省:湖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广东省:广东省土产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州市:广州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深圳市:深圳对外贸易(集团)公司
海南省:海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广 西:广西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西 藏:西藏自治区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羊毛:(34家)
北京市:北京国际贸易公司
北京市针棉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天津市:天津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天津地毯进出口公司
河北省:河北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山西省:山西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内蒙古:内蒙古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辽宁省: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大连市:大连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吉林省:吉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
上海市畜产进出口公司
江苏省:江苏省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东星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市:宁波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安徽省:安徽省畜产进出口公司
福建省:福建省针棉毛织品进出口公司
厦门市:厦门中贸进出口有限公司
江西省:江西省畜产进出口公司
山东省: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青岛市:青岛市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河南省:河南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
湖北省:湖北省畜产进出口公司
湖南省:湖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广东省: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东省畜产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州市:广州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深圳市:深圳对外贸易(集团)公司
海南省:海南省畜产进出口公司
四川省:四川省服装进出口公司
西 藏:西藏自治区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腈纶:(71家)
北京市:北京市国际贸易公司
北京针棉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天津市:天津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天津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河北省:河北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河北省进出口贸易公司
山西省:山西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内蒙古:内蒙古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辽宁省:辽宁省丝绸进出口公司
辽宁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沈阳市:沈阳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大连市:大连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吉林省:吉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吉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
长春市:长春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黑龙江省进出口公司
哈尔滨市:哈尔滨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
江苏省:江苏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丝绸进出口公司
宁波市:宁波天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安徽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安徽省畜产进出口公司
福建省:福建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福建宏达进出口公司
厦门市:厦门中贸进出口有限公司
厦门信达进出口贸易公司
江西省:江西省针棉进出口公司
江西省物资集团公司
山东省: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山东省华隆进出口公司
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青岛市:青岛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河南省:河南省服装进出口公司
河南省化纤毛麻进出口公司

湖北省:湖北省服装进出口公司
湖北省中原国际友谊贸易公司
武汉市:武汉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湖南省:湖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湖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广东省: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东省丝绸进出口公司
广州市:广州市纺织工业联合进出口公司
深圳市:深圳对外贸易(集团)公司
深圳工业品贸易集团公司
海南省:海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海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
广 西:广西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
四川省:四川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
成都市:成都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重庆市:重庆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贵州省:贵州省外贸进出口公司
贵州省纺织进出口公司
云南省:云南省进出口公司
云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西 藏:西藏自治区包装进出口公司
陕西省:陕西省纺织进出口公司
西安市:西安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甘肃省:甘肃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青海省:青海省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青海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新 疆:新疆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新疆农垦进出口总公司
宁 夏:宁夏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棉花:(3家)
北京市:北京九达纺织集团公司
天津市:天津市纺织工业供销公司
上海市:上海市纺织原料公司





1995年6月2日
我国选举的组织与程序

李利

尽管基本原则构成选举制度的基础和前提,但这些民主化韵选举原则能否真正实现,却与选举程序关系极大。在一定意义上,选举程序甚至是落实选举原则的关键。根据我国选举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在我国,选举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选举的组织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主持选举工作的组织有两种:一是在实行间接选举的地方,如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人大,由人大常委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二是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二)划分选区和选民登记
选区是指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进行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的区域,也是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在我国直接选举的地方,即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其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到各个选区,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选举。在划分选区过程中,必须遵循从具体情况出发,便于选民行使权利,便于代表联系选民和接受选民监督的原则。因此,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选民登记是对选民资格的法律认可,是关系到公民是否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是否能行使选举权的重大问题。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我国公民都应列入选民名单。
(三)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是民主选举的基础环节,是能否充分发扬民主、选好人民代表的关键。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候选人,按照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而且选举法规定,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具体说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单位,代表候选人由选区的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提名推荐。选举委员会汇总后,在选举日的15天以前公布,并在该选区的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日的5天以前公布。二是在实行间接选举的单位,则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代表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把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代表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提交全体代表反复酝酿、讨论、协调,并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同时,选举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均实行差额选举。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的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选举。选举法还规定,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也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但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四)投票选举
投票是选民或代表行使选举权的最后环节。选举法规定,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由选举委员会主持投票选举工作,并可通过召开选举大会,设立投票和流动票箱的方式进行投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选举投票结束后,要对选票进行统计和核对。对此,选举法规定: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同时,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即为当选。在实行间接选举的地方,代表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才能当选。
(五)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罢免是防止人民代表由人民公仆蜕化为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的官老爷,从而使国家政权始终属于人民的根本保证。我国选举法以专章规定了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的措施。选举法规定,罢免直接选举所产生的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罢免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须经原选举单位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各该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被罢免的代表可以出席上述会议或者提出书面申诉意见。罢免决议须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同时,选举法规定,人民代表因故在任期内出缺,由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补选。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均可向选举他的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

作者:李利